2020年,第22屆台北電影獎是在世界疫情仍在蔓延的勢頭中,少數能夠如期舉辦的電影獎項,同時它也是台灣電影最高獎項,用來表彰每年台灣表現傑出的電影作品。今晚7點,將在中山堂舉行頒獎典禮。
文章目錄
本屆台北電影獎參賽作品數
今年台北電影獎共有331件作品參賽,其中各類作品比例如下:
參賽件數 | 入圍件數 |
劇情長片51部 | 劇情長片12部 |
紀錄片49部 | 紀錄片5部 |
短片187部 | 短片7部 |
動畫片44部 | 動畫片5部 |

本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大贏家
- 《下半場》以14項領跑
- 《返校》12項次之
- 《灼人秘密》8項第三
- 《江湖無難事》7項
- 《菠蘿蜜》5項
以上僅列出幾部入圍數較多的影片供大家參考,詳細單一電影入圍狀況可以點此查詢:
因為時間安排關係,筆者無法完全看完所有入圍作品,所以就部分獎項做自己的預測和分析,僅作參考,其餘沒看完整的獎項就純屬猜測,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來討論。
第22屆台北電影獎得獎預測名單

百萬首獎:《日子》
台北電影節的最高獎項百萬首獎是從最佳劇情長片、最佳短片、最佳紀錄片、最佳動畫片4項的首獎中選出,如此作法更多元的鼓勵了不同於劇情片的非主流影片。
若在自己4項的預測中選出表現最為傑出的,筆者認為會是《日子》出線獲獎,不過百萬首獎過去也曾多次頒給紀錄片,所以《阿紫》也有機會,而若是以鼓勵最具實驗創新精神的角度出發,也有可能會是《蟾鳴》或《大冒險鐵路》。

最佳劇情長片:《日子》
- 《下半場》
- 《灼人秘密》
- 《返校》
- 《菠蘿蜜》
最佳劇情長片應該會在《日子》、《返校》、《灼人秘密》之間抉擇。
《日子》記錄了兩個在都市裡寂寞的人的生活,以及他們相遇之後分開,個別的思念之情。蔡導以極少的語言、純粹的影像來描繪暗流湧動的情感,電影從頭到尾情節極少,但卻簡單得動人。
《返校》在去年金馬獎上相當風光,入圍12項就拿了5項,同時在票房上也有2億多不俗的成績,整體表現傑出,探討議題瞄準白色恐怖,提醒人們自由得來不易。
《灼人秘密》是趙德胤導演的突破之作,他過往的作品如《再見瓦城》、《冰毒》都在寫實、魔幻,加一點殘酷的風格上著墨,很少像這次《灼人秘密》這樣大玩表現主義的手法,並利用剪輯調整影像敘事結構,讓觀眾在虛實之間遊走,能夠輕易感覺到主角內心的恐懼。
綜觀三部片來作比較,《日子》在影像上的創作技法較為特殊且自然真實,因此筆者認為《日子》可能出線獲獎,《返校》和《灼人秘密》亦是不折不扣的佳作,但可能無法蓋過《日子》的鋒芒。

最佳短片:《蟾鳴》
- 《主管再見》
- 《幽魂之境》
- 《家庭式》
- 《第一鮪》
最佳短片筆者在看完的當下給了《蟾鳴》五星的評價,《蟾鳴》雖然有著極為晃動的手持鏡頭,但看完整部片你就能感受到導演如此設計鏡頭的用意,記憶就如同影片上呈現的那樣,遊走於你的腦海與現實裡,如此夢幻卻也深刻。
如此特殊的手法讓筆者想到了畢贛的《路邊野餐》,同樣也讓主角從現實走入記憶,再從記憶回到現實,虛實之間恍如夢境。
其他短片也都有極佳的表現,筆者看完全部短片覺得太值回票價了,《第一鮪》的結局讓人緊張又錯愕,《家庭式》的女主角兼本片導演將女孩的心思演得很到位,《幽魂之境》戰亂下的悲劇看得讓人心痛,《主管再見》描述少管所那些孩子的調皮、義氣與歸屬感,每部短片都非常值得一看。

最佳紀錄片:《阿紫》
- 《回家的理由》
- 《我的兒子是死刑犯》
- 《男人與他的海》
- 《阿查依蘭的呼喚》
最佳紀錄片因為沒有看完,筆者純屬猜測,《阿紫》在去年入圍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,可惜敗給《你的臉》。本屆台北電影節《阿紫》一口氣獲得了包括紀錄片在內,導演、攝影、剪輯等4項提名,可以說評審們對《阿紫》可是相當認可的,因此拿下最佳紀錄片應該是毫無疑問的。
值得一提的是《我的兒子是死刑犯》是今年的選片熱門,探討關於死刑者面對社會、律師與家屬的處境,議題深刻沉重,對現行體制也提出了質疑。
延伸閱讀:

最佳動畫片:《大冒險鐵路》
- 《多雲時情》
- 《六道輪迴之可憐達人秀》
- 《藍色獨白》
- 《Puppy Love》
最佳動畫片這個獎項的場次筆者無緣觀看到,只能就節目專刊的介紹和預告稍微窺探一二,因此預測也只是簡單猜測。
《大冒險鐵路》結合了2D平面動畫與3D逐格動畫的元素,以黑白的色調講述了一個荒謬又無奈的狀態。一群富裕的人搭上了觀光列車,把不同階級、生活圈的人的日常當成了觀光景點。故事切入角度獨特,創作手法具實驗精神且貼合敘事需要。

最佳導演獎:蔡明亮《日子》
- 張榮吉《下半場》
- 趙德胤《灼人秘密》
- 徐漢強《返校》
- 吳郁瑩《阿紫》
最佳導演獎依然是蔡明亮《日子》、徐漢強《返校》、趙德胤《灼人秘密》三強之爭,至於該不該分豬肉給第二名拿導演獎,筆者認為獎項應該頒給表現最傑出的,所以本項預測仍認為會給蔡明亮的《日子》,原因前面已經說過了便不再贅述。
最佳劇情長片是看整體作品表現給獎,導演獎則是檢視導演在影像創作上手法的創新與突破,與其他細節如表演指導、影像氛圍掌控、剪輯節奏等綜合能力上給予評價,所以劇情長片及導演獎還是可能分家的,如第51屆金馬獎《推拿》拿下最佳影片,但導演獎卻頒給了突破敘事框架的許鞍華《黃金時代》,個人認為就相當合理。

最佳編劇獎:吳可熙、趙德胤《灼人秘密》
- 蔡坤霖、張榮吉《下半場》
- 林亞佑《主管再見》
- 馮勃棣、蔡顗禾、高炳權《江湖無難事》
- 徐漢強、傅凱羚、簡士耕《返校》
最佳編劇獎應該會在《灼人秘密》和《返校》之間作選擇。
《灼人秘密》是演員吳可熙根據自身經驗發想的故事,在趙德胤導演的協助改編下,有了較風格化的面貌,劇作結構峰迴路轉,極具巧思,而《返校》是在恐怖遊戲的基礎下改編,闡述過去白色恐怖不自由的年代,深具歷史意義,但劇作結構較為簡單且直接。
兩強在去年金馬獎上,《灼人秘密》被分在原著劇本類,《返校》被分在改編劇本類,沒機會一較高下,今年在台北電影節碰上了,到底誰能勝出呢?值得期待。

最佳男主角獎:莫子儀《親愛的房客》
- 范少勳《下半場》
- 李康生《日子》
- 曾敬驊《返校》
- 吳念軒《菠蘿蜜》
最佳男主角會是李康生《日子》和莫子儀《親愛的房客》兩強之戰,李康生過去曾得過金馬獎影帝,他的表演純熟自然,但莫子儀此次在《親愛的房客》中的演出相當精湛,有內斂的哀傷亦有令人揪心的爆發,尤其是他與淑芳阿姨那場病床前的對話,相信無疑是逼出了許多觀眾的眼淚。
延伸閱讀:

最佳女主角獎:呂雪鳳《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》
- 王淨《返校》
- 游珈瑄《家庭式》
- 張雅玲《迷走廣州》
- Laila Putli Pagtitahan ULAO《菠蘿蜜》
最佳女主角感覺會在呂雪鳳《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》、游珈瑄《家庭式》和張雅玲《迷走廣州》之間做選擇。
其中呂雪鳳《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》在市場上獨自大聲嚷嚷的戲最有爆發力,完全把一個憋屈30年的太太角色詮釋得太到位了。
游珈瑄《家庭式》將一個高中女生的心態呈現的唯妙唯肖,在那個時期有個完美的畢旅才是最重要的事,家裡夠不夠錢花根本不是她所擔心的。有趣的是,游珈瑄同時也是本片的導演,《家庭式》更是本項入圍中唯一的短片。
張雅玲《迷走廣州》演出一個天真單純的女生,在廣州受騙吃苦又自我安慰的堅強模樣,表現出現代青年的迷惘與徬徨,惹人憐愛。
本項筆者猜會給呂雪鳳《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》,但其實列出的這幾位都很精采,只不過呂雪鳳的角色難度較大而已。因此本項不管頒給三位其中的哪位,筆者都覺得合理可接受。

最佳男配角獎:李英銓《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》
- 朱軒洋《下半場》
- 段鈞豪《下半場》
- 戴立忍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》
- 游安順《第一鮪》
最佳男配角可能會頒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獎者李英銓《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》,從去年李英銓就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來看,在此入圍名單只有段鈞豪《下半場》同是去年金馬獎男配角的入圍者,而李英銓的表演完全命中那個小小年紀看大人世界該有的懵懂,因此應該會勝出。
其他入圍者戴立忍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》的表現也相當內斂沉穩,但剛出場時,過往戲路的枷鎖很難不讓觀眾出戲,有些可惜。游安順《第一鮪》飾演一個船上的電工,個性成熟且溫暖,是船員間衝突的潤滑劑,但角色功能較邊緣,沒有較為突出的戲分能發揮。

最佳女配角獎:陳淑芳《親愛的房客》
- 詹宛儒《女鬼橋》
- 姚以緹《江湖無難事》
- 吳美和《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》
- 丁寧《殘值》
最佳女配角這局又是死亡之組,筆者發現不管金馬獎還是台北電影獎,每次最令人頭大的幾乎都是女配角這個獎項,簡直是給評審出難題呀!
本屆最佳女配角淑芳阿姨《親愛的房客》展現了國民影后級的演出,那場與小莫在病床間的對話揪心到令人鼻酸,之前已經說過了,就不再著墨了,還沒看過的朋友進戲院前準備好面紙就是了……(拭淚~)
姚以緹《江湖無難事》這次放開過去文青的演出形象,一人分飾二角,一個是黑幫老大的淫浪女友,一個是假扮老大死掉女友的跨性別者,戲中極其瘋狂的放蕩演出令人印象深刻。
吳美和《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》演出失智的母親,身上噴得一身大便仍忍臭賣力演出,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場戲,但已讓人難以忘記。導演張作驥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也曾照顧現已過世的失智母親半年,這些場面沒有人會比他更熟悉。
丁寧演出的《殘值》是筆者本獎項唯一沒有看到的影片,但聽影友說這部片很精彩,丁寧姊的演出也很棒。丁寧於第55屆金馬獎以《幸福城市》拿下最佳女配角獎,實力應該也不容小覷。
筆者最後選擇陳淑芳《親愛的房客》,原因沒別的,就是最被她的演出打動了而已。
延伸閱讀:

最佳新演員獎:陳昊森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》
- 朱軒洋《下半場》
- 范少勳《下半場》
- 李曆融《主管再見》
- 游珈瑄《家庭式》
最佳新演員獎有去年拿下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的范少勳《下半場》在戰局中,他能否連莊不得而知。
不過筆者更看好陳昊森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》的演出,他將過去那個年代同志受到的壓抑呈現的真實且揪心,青春期的困惑與迷惘,還有不顧一切的勇敢都被他詮釋的很精彩。
另外,游珈瑄《家庭式》的表演也相當精彩,之前說過了在此不再贅述。李曆融《主管再見》飾演囂張跋扈卻又重義氣的小老大YAMAHA,動作語氣架式十足,舉手投足間散發著角色該有的氣場與魅力。

最佳攝影獎:葉明廣《蟾鳴》
- 陳大璞《下半場》
- 周宜賢《返校》
- 廖敬堯《阿紫》
- Lukasz DZIEDZIC《幽魂之境》
最佳攝影獎應該會在葉明廣《蟾鳴》、周宜賢《返校》、Lukasz DZIEDZIC《幽魂之境》之間選擇,而《蟾鳴》即便鏡頭搖晃,但卻符合其敘事的需要,將記憶與現實的界線打破,讓人有如夢似幻的感覺,因此本項應該會選擇影像創作突破性較大《蟾鳴》獲獎。

最佳剪輯獎:馬修、蔡晏珊《灼人秘密》
- 陳俊宏《下半場》
- 解孟儒《返校》
- 吳郁瑩《阿紫》
- 廖慶松、林婉玉《菠蘿蜜》
最佳剪輯獎大概會落在馬修、蔡晏珊《灼人秘密》、解孟儒《返校》、吳郁瑩《阿紫》三者之間,筆者選擇《灼人秘密》在於喜歡趙德胤導演在影像創作上的突破,將許多回憶與現實穿插,營造出角色內心的恐懼,蒙太奇的運用十分出色。
吳郁瑩《阿紫》是本項唯一的紀錄片,在剪輯上很用心,旁白與畫面的搭配剛剛好,角色講出自己的處境時也正好能搭配相應的紀錄畫面,且利用空景做適度的留白與情緒緩和,入圍剪輯獎當之無愧。

最佳配樂獎:林生祥《男人與他的海》
- 溫子捷《下半場》
- 柯智豪《江湖無難事》
- 林強《灼人秘密》
- 盧律銘《返校》
最佳配樂獎應該會在盧律銘《返校》、林生祥《男人與他的海》之間作考慮,筆者沒有去看《男人與他的海》,但據影友表示這部紀錄片很好看,林生祥過去也曾在第54屆金馬獎上以《大佛普拉斯》獲最佳原創電影音樂,所以這局筆者壓林生祥《男人與他的海》。

最佳美術設計獎:王誌成《返校》
- 葉子瑋《江湖無難事》
- 郭志達《灼人秘密》
- 翁定洋、孫詠釗《菠蘿蜜》
- 陳柏任《親愛的房客》
最佳美術設計獎這題這裡的每部作品風格都很強烈,其實不太好選。鑒於《返校》去年已在金馬獎拿下最佳美術設計獎,這題就姑且壓它吧。再說《返校》整體的場景佈置確實相當精緻,讓恐怖氛圍被烘托得很好。
《返校》影集系列文章:

最佳造型設計獎:陳盈如、黎若瑄《幽魂之境》
- 楊以君《伏魔殿》
- 施筱柔《江湖無難事》
- 鍾楚婷、陳卓銘《灼人秘密》
- 施筱柔《返校》
最佳造型設計獎本項筆者沒看過《伏魔殿》,排除《伏魔殿》的話,筆者會選擇陳盈如、黎若瑄《幽魂之境》,原因是角色在場景中的服裝相當程度給了角色一種真實感,兩位主角身上的傷痕與衣服的破舊就像他們真的經歷過戰場一樣。
至於有沒有可能是楊以君《伏魔殿》?也有可能,因為筆者有影友對本片的評價也相當高,所以我們也就姑且期待一下吧。

最佳聲音設計獎:曹源峰、簡豐書、湯湘竹《返校》
- 高偉晏、陳亦偉《下半場》
- 杜篤之、杜則剛《男人與他的海》
- 范文鋭《幽魂之境》
- 高偉晏《蟾鳴》
最佳聲音設計獎依然以排除沒看過的《男人與他的海》來討論,筆者會在曹源峰、簡豐書、湯湘竹《返校》、高偉晏《蟾鳴》、高偉晏、陳亦偉《下半場》這3者之間考慮。
《返校》作為恐怖片聲音的細節必然是最多也最講究的,但《蟾鳴》和《下半場》也不是省油的燈,尤其是《下半場》球場上的呼吸與心跳,勝敗就在音效設計之間大起大落,讓人看了是會跟著角色緊張的。
然而整體上來說,《返校》依然是細節最豐富,氣氛營造的最好的一部。

最佳視覺效果獎:郭憲聰、再現影像製作有限公司《返校》
- 王翊軒、林宗民、嚴振欽、陳銘澤《灼人秘密》
- 凃維廷、沸騰了映像有限公司《下半場》
- 嚴振欽《江湖無難事》
- 歐兔數位映像、馬毓廷《暗之光》
最佳視覺效果本項筆者沒看過《暗之光》,從其他4部來選的話會選擇郭憲聰、再現影像製作有限公司《返校》,原因不用多說,看過的人都知道《返校》的恐怖氛圍被營造得十分到位。
而《灼人秘密》僅次於《返校》,《下半場》有球場上驚心動魄的比賽,《江湖無難事》有峰迴路轉的劇情與爆破場面,但都不及《返校》來得震撼。

傑出技術獎:【動作設計】洪昰顥、賈凡《下半場》
- 【動作設計】黃泰維《伏魔殿》
- 【特效化妝】張丞寧《江湖無難事》
傑出技術獎筆者認為洪昰顥、賈凡《下半場》贏在對運動比賽節奏的掌控非常流暢,演員也都真的經過專業籃球運動的訓練,下足苦工在拍攝前的準備上。
《伏魔殿》沒有看過就暫不討論,《江湖無難事》裡姚以緹裝假奶上陣演出,各個喪屍的扮相也挺逼真的,因此《江湖無難事》也有可能拿下此獎。
預測總結
綜觀這份預測名單,領跑的幾部影片不見得就都能在獎項上豐收
- 《下半場》縱使有14項入圍,但最終可能多數都會陪跑,雖然它已經拿下會外賽的觀眾票選獎,但那也只能證明它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,卻不是一部在電影藝術上有傑出突破的電影。
- 《返校》不只在去年金馬獎上大豐收,在今年的台北電影獎也可能獲大多數技術獎項,而在主要獎項上因為分類沒那麼細的關係,必須與其他新進的佳作競爭,可能會輸掉導演、編劇等重要獎項。
- 《灼人秘密》只能說趙導的得獎運可能不太好,去年金馬獎時碰上鍾孟宏、張作驥等大師級名導,今年台北電影獎又碰上剛從柏林拿獎回來的蔡明亮,使得這部佳作在許多重要獎項只能獲入圍的肯定,慘烈陪榜。
- 《江湖無難事》算是異軍突起,其實有多項也都表現突出,例如入圍女配角的姚以緹、美術設計葉子瑋、造型設計施筱柔、特殊化妝張丞寧等,畢竟喪屍片嘛,這些方面表現突出也是應該的,有可能拿下部分獎項,但也有可能如預測全軍覆沒,只能陪跑。
- 《菠蘿蜜》較為可惜,它是廖克發和菲籍導演陳雪甄的合作之作,影片探討關於外籍移工的議題,影像風格也很具作者性,但在去年金馬獎上只獲新導演獎提名,今年台北電影獎雖入圍5項,但主要獎項對手還是太強,只有剪輯和美術設計較有被討論的可能性。
- 其他作品如《日子》、《蟾鳴》可能是本屆入圍不多但得獎率最高的影片,而《親愛的房客》、《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》在演員獎項上表現亮眼可能占走大部分獎項,但筆者其實更期待鄭有傑、張作驥兩位導演再加把勁,未來創造更具影像風格獨特創新的作品。
最後,在此解釋一下,沒看到的片是因為筆者跑去看其他國際影展的重要獲獎電影了,只能跟沒有評到的未看過影片說聲抱歉,也許你們也是很優秀的,祝你們喜獲大獎!
以上預測分析,純屬個人猜測,當然也有可能與開獎結果大相逕庭,畢竟很多時候評審的口味是很難捉摸的,會開出哪些意外的得獎名單也說不一定。但作為大膽猜獎的預測者,還是希望自己的預測有一定的準度啦~
那接下來筆者就準備今晚去頒獎典禮現場對答案啦~,為各位在文章最後附上頒獎典禮直播,典禮將在晚上7點開始,喜歡筆者這次預測分析的朋友歡迎點開收看,與筆者一起對答案XD,而如果你也有自己的預測名單或看法,歡迎留言與筆者分享討論,謝謝~
2020第22屆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線上直播
得獎名單公布
對答案是殘酷的,欲知得獎名單與預測差異有多大,請點下方連結(笑):
第22屆台北電影獎得獎名單分析點評:小莫王淨封影帝后,《返校》奪百萬首獎
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、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,僅作為電影推薦與評論所用,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,謝謝。